袁董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南山集团创始人、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袁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月31日凌晨3时58分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
袁庚是个传奇,特别对于改革开放,是一个时代的形象代表。30多年前,以袁庚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开创了中国企业改革的“蛇口模式”,给时代留下令人震撼的烙印;伴随着蛇口开山炮的响起,袁庚及他的追随者们又在赤湾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中国南山集团,开启了中国企业体制改革之先河。
袁庚,原名欧阳汝山,1917年4月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少年时期,他接受进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东江纵队,在东江两岸和港九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
1940年3月至9月中旬,袁庚随惠阳游击大队与东莞大队东移至海陆丰地区,参加了黄谭战斗,在这次战斗中击败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队员的士气大大受到鼓舞,人员数量也迅速增加。黄谭战斗结束后,被派到东莞宝太线上去开展工作。
1942年,香港沦陷后,袁庚和他的战友们利用地下航路营救出八百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乔冠华、蝴蝶等各界精英,被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同时还营救出许多盟军被俘人员、国际友人、对日作战遇险的美军飞行人员。
1944年8月,袁庚任东江纵队联络处处长,负责广东沿岸及珠江三角洲敌占区的情报工作。袁庚的工作为美军太平洋舰队和第十四航空队提供了大量极有价值的准确情报,为抗日战争夺取最后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8月,日军战败投降,9月,袁庚以东江纵队港九大队上校身份,被派往香港与英方就港九游击队撤离九龙半岛问题进行谈判。袁庚提出,为处理抗击日军伤亡抚恤善后事宜,需在港设置相应机构,在取得香港军政府的同意后,东纵在香港弥敦道设立驻港办事处,袁庚任办事处主任,该办事处即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前身。
1945年至1949年期间,袁庚随部队北撤山东烟台,历任三野二纵队四师参谋处副处长,两广纵队侦查科长、作战科长、炮兵团团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南麻临朐战役、昌潍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1949年袁庚同志率两广纵队炮兵团解放了包括三门岛、大铲岛、蛇口等周边地区在内的珠江口沿海岛屿。
1949年11月,袁庚被调往中央军情部参加武官班受训。
1950年,袁庚赴越南任胡志明主席的情报、炮兵顾问。
1952年,袁庚出任中国驻雅加达总领事馆领事。1954年,在万隆会议召开前,他收集了大量重要信息,为中国政府制定相关外交策略,顺利参加万隆会议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4月,国民党特务企图暗杀赴万隆参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因周总理临时秘密改变行程,暗杀阴谋未能得逞。在此背景下,袁庚负责情报工作,为保卫中国代表团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1963年4月,袁庚参与破获了国民党特务刺杀刘少奇的“湘江案”。
1968年4月,袁庚被康生等一伙以“特务和汉奸”等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长达五年之久,后经周恩来总理多次过问才得以释放。
1975年10月,袁庚恢复工作,调任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
1978年6月袁庚被交通部党组委派赴港参与招商局的领导工作。1978年10月,袁庚起草的《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的请示》,经交通部党组讨论后,上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并很快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批准。1978年10月,袁庚任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全面主持招商局工作。
1979年招商局以“立足港澳、背靠国内、面向海外、多种经营、买卖结合、工商结合”为经营方针,致力于发展工业。面对香港的寸土寸金,袁庚在深入考察后,提出在临近香港的广东沿海建立工业区,既能利用国内较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又便于利用国际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原料。经实地勘察比较后,最终选定蛇口。
1979年1月31日,袁庚和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向李先念、谷牧汇报在广东建立蛇口工业区的设想,当即得到批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从此创立。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经济特区的雏形,第一个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它的问世预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春天的来临。
1980年3月,袁庚出任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在计划经济体制还占据着垄断地位背景下,袁庚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带领广大的创业者,勇闯禁区,进行蛇口工业区开展全面的改革探索。
袁庚主张按经济规律办事,用经济手段去管理经济。1979年蛇口工业区在建设蛇口港顺岸码头工程中率先打破平均主义奖励办法,实行超产奖励制度。由此拉开了蛇口全面改革,特别是分配制度改革的序幕。
为了克服工程建设中要价高、质量差、工期拖延的现象,1980年蛇口工业区中瑞机械工程公司在全国最早实行工程招标,让参与投标的单位自由竞争、公平评标和参加竞标,此后工业区的基建工程项目大都采用招标方式发包,达到了质优、价平、建设速度快的成效。蛇口工业区的工程招标,在中国基建体制改革中起到了先锋和探路者的作用。
蛇口也率先在全国实行了住房制度的改革。袁庚认为,只有使职工摆脱了对企业的人身依附,自由择业才能得到保障。1981年,蛇口工业区开始进行住房制度改革,实行职工住房商品化,迈出了全国住房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住房商品化解决了职工住房的良性循环问题,职工住房通过商品化的方式能够很好的不断的推出新的住房来满足职工需要,使“住者有其屋”。
1980年3月,袁庚向中央报告关于蛇口工业区面向全国遴选人才的事宜,并建议来应聘应考的专业人才,其所在单位在其本人自愿原则下应给与支持鼓励,不应加以阻拦。1981年8月,蛇口工业区在各重点大学及各地公开招聘人才,大批专业人才汇集蛇口,适应了工业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袁庚主张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聘用制,受聘干部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职务随时可以调整变动。每个干部的原职务、级别记入本人历史档案,在工业区工作时仅作参考,调离工业区按原职别介绍出去。1983年蛇口从首届管委会成立开始,受聘用干部接受群众的监督,每年由群众投一次信任票。干部聘任制极大地激发了蛇口发展的活力,开创了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
1982年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没人敢触碰的“股份制”……当年7月,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袁庚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南山公司的成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的无单一大股东绝对控股,股权分散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仅用三年时间,便在荒僻海滩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深水港区、石油后勤基地及其配套措施,为中国港口建设史上的首创之举。参照这个模式,袁庚又分别创立了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5年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才开始了“股份制”尝试。
自1982年成立以来,中国南山集团从开发经营赤湾港口、石油基地起步,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海洋石油后勤服务和物流园区、房地产开发、集成房屋体系、综合物流为核心产业的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拥有赤湾3.4平方公里土地,还在全国拥有32个工业园,土地储备上万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集团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连续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截止到2015年6月,管理总资产市场价值近千亿元;集团拥有在册员工超过1.5万人。集团全资和控股子公司遍布全国,其中,深圳赤湾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200053)、南山控股(002314)、深圳赤湾港航股份有限公司(000022)已上市。2014年12月,赤湾被划入广东省自贸区前海-蛇口片区,中国南山集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一次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中国南山人爱戴袁董,感谢袁董,哀悼袁董,怀念袁董,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使得改革由梦想变为现实,使得中国南山集团的事业梦想成为传奇。如今中国南山集团的所有精神和物质财富、机制安排,都源于袁董的前瞻性设计;赤湾的一草一木,每一处古迹设施,都因为袁董的保护而续存。
中国南山人感恩袁董,集团30多年的荣光都源于这位改革开放的功臣、先行者。人们常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我们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袁董,中国南山人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一个优秀的事业平台,百年南山的基业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新境界和光明前景。
袁董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理想与事业奋斗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鞠躬尽瘁。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他奋起维护民族的尊严,争取民族的独立;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他毅然向黑暗开炮,谋求人民的解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他敢想敢试、敢于担当,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投身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缔造出激情燃烧的蛇口“试管”、“赤湾模式”。袁董表现出一个时代先锋忠诚国家、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坚定刚毅的可贵精神和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
袁董一贯教导我们,“空谈误国”,其倡导的“敬业 务实 创新 卓越”是集团改革开放血脉的重要明证和精神武器,袁董的逝世,是中国南山集团的重大损失。“基石永固,百年南山”的事业,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在集团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我们要谨遵袁董的嘱托,认真工作,只争朝夕——转型、提升、发展,努力把中国南山建设成为具有品牌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再创辉煌。
大家习惯上把中国南山集团叫“南山公司”,中国南山人也都亲切地把袁庚称为“袁董”,这是专有名词。如今,斯人已去,荣光永照百年南山事业。
袁董永垂不朽!